
内容提要
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·杰斐逊从孩提时代起就喜欢读书,热爱收藏图书——他起初有上百本书,然后积累到几千册!有关于动物、关于自然、关于历史的;有英文、法文、希腊文和拉丁文作品……杰斐逊自青年时代建立私人藏书室后,就终身为收藏书籍努力,直到协助创建了全球闻名、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图书馆。他终身热爱读书,鼓励他人阅读,度过了与书相伴的一生。
内容简介
《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》是一个“狼版”的三只小猪的故事,与我们听惯了的“三只小猪”的故事完全不同。那只残暴的可怕的狼不见了,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只戴着眼镜、彬彬有礼的狼,臭名昭著的狼要洗去自己身上的罪名,他说他被冤枉了,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……作者在故事里加入了记者这样一个现代媒体的角色,告诉我们有时事实的真相是可能被歪曲的。
“三只小猪”的故事相信很多的孩子和家长都耳熟能详,但是这本以我们熟悉的题材创作出来的绘本,却另辟新意,从“当事人”大灰狼的视角,向人们迫切地解释事情“真实”的情况。题材新颖,别具匠心。
在《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》中,谢斯卡一步一步地将狼和猪改头换面,铺陈出合情合理的"真相"。
他保留了故事原本的结构和角色位置,灵活地转变观点、角度,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是非对错和因果关系,让读者在似曾相识的情境中,一再有意料之外的惊奇。他让狼有名字(相对于只是"猪"的对手),直接和读者讲话。这样不但拉近主角和读者的距离,也吸引读者同情主角。是的,阿力是冤枉的。
第一, 他吃小猪是天性使然,是不得已。而且,小孩不也吃汉堡吗?(这其中的思考逻辑,由读者自己去想喽。)第二,重感冒打喷嚏,也是不得已。他自己多难受啊!第三,他是要为奶奶做生日蛋糕耶。这个理由不但正当,简直就该表扬。至于那些猪?第一只小猪盖了间危险易塌的房子,该算是自己笨死的。第二只小猪不但不聪明,还不友善。第三只小猪更凶恶,竟然开口骂老奶奶。你仔细听听阿力讲话,他一直很有礼貌,到这时才为了捍卫奶奶而失控。他是被这些又笨又凶的猪逼的。作者不但暗示"受害者"咎由自取,又加入一个现代角色"记者"——挡在读者和事实之间。他挑战原故事的可靠性,请读者接受这个"从未被报导道的真相"。
这个精心设计的故事,幸好落在画家莱恩•史密斯手里,因而有了最适当的造型、气氛和风格,变成生动完美的黑色喜剧。他说他知道必须用浓重的色彩——传统古典童话的色调,"如果画得太轻或太卡通化,会使原本狡黠的文字失去反讽的幽默感。"他用油彩和水性亚克力喷漆,再涂上层层透明的薄釉,制造特殊质感和点状效果,营造扑朔迷离的气氛。打喷嚏的场面,一再传递力量和动感。在造型和布景细节上,更可见图画不仅搭配文字,也扣紧作者的诉求。阿力,瘦长的脸挂着细细的镜框,白衬衫配条纹毛衣,还有整整齐齐的领结呢。他的墙上挂着奶奶的相片。而小猪脸,是凶恶的眼睛和大鼻子塞满小小的窗口。镜头拉远,狼抓狂的样子成了报纸的新闻图片,右上方一栏小字"适合猪阅读的新闻",层层新闻稿就像被处理过的事实,突显了外观与真实的误差。
史密斯使这《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》既轰动又畅销,也因此成为当代美国最受注目的图画书画家之一。他不仅在图像诠释上创新,塑造个性突出的角色;他在书的整体设计上所做的实验,更是造成震撼性的影响。他认为"设计性"是书最重要、却最容易被误用或忽略的特质。他不断尝试各种材质、方式,创造有趣的画面——画面包括字体、字形,从封面到封底读者可看见的每个角落。他排斥公式化和平庸,不只是制造噱头,而是为帮助读者进入情境,建立完整的故事场域。就如谢斯卡强调,童话改写不能强迫孩子接受大人的反讽幽默,而要让孩子有会心一笑的乐趣。这《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》被许多美国老师用来和孩子讨论"观点"、反讽、改写和书的设计等。
谢斯卡和史密斯用作品证明"认真对待幽默"的功力,被美国儿童文学誉为"不同的声音",也为许多孩子和大人带来不同的乐趣。
内容提要
蚂蚁王国的侦查兵把他们发现的一种好吃的东西,献给了蚁后。蚁后非常喜欢这些甜甜的水晶一样的东西。于是一支蚂蚁小分队出发去把这些好东西搬回来。中间有两只馋嘴的小蚂蚁却因为贪吃落了队。他俩在人类世界的厨房中,经历了好多危险的情况,不过最后终于化险为夷,两只坏蚂蚁乖乖地回到了蚂蚁的世界中去了。
作者范奥尔伯格把图画书分成两种,一种是给孩子安慰的感觉,有预见性的故事;另一种则让孩子曝露到各种事件中,直接感受激烈冲突带给心灵的震荡。本书恰好结合了两个方面:既有可以让孩子们喜欢的蚂蚁世界,又有刻意放大的人类世界的物品,视觉谜语般的阅读感受。既有让人觉得惊险的历险情景,又有让人松一口气的万事大吉的结尾。
内容提要
本书是我社出版的启发精选国际大师名作绘本系列之一,适合0岁以上儿童阅读。本书描述了出生于不同地区、环境的小宝宝,他们在肤色、头发、穿着打扮、神态上看起来是那么的不一样。但是他们却发现了彼此的相似,共同分享一样的特征:十个手指头和十个脚趾头。具有不同民族、文化背景的他们并没有停止交流,而是走到一起,一同相处、嬉闹,最后共同享受了来自妈妈的那份爱:妈妈的身体交流以及在鼻头上的三个亲亲。
这份感情交流与分享直达我们的心窝,充满温暖、柔情和感动!书中童真稚拙的画面,朗朗上口的文字,向我们传达了一份快乐与和平的心境。
内容简介
壳斗村是个充满爱的大庭,在这个大家庭中,不可或缺的就是大伙儿的桥梁:警察先生。继《壳斗村的面包店》后,中屋美和又一温馨、励志的故事。
为了确保壳斗村的平安,警察先生一大早就精神抖擞的开始巡逻,这是他一天工作的开始:绕行壳斗村一圈。每一天,警察先生都以巡逻作为开始,并且热情的和每一个村民打招呼,为壳斗村带来活力与元气。
巡逻完毕,警察先生会站在人行穿越道旁边指挥交通,让准备上学的小朋友们都能安全的上学。等到小朋友们都抵达学校后,警察先生才会骑着脚踏车回到派出所,继续一天的工作。
村子里有一对小兄弟,哥哥叫小一、弟弟叫小二,小一好崇拜警察先生,长大以后也想要成为警察,因为警察先生实在是太酷了!为了以后也能当警察,小一认真的学习、锻练自己。就像警察先生一样,小一也骑着车在村子里巡逻,热情的向每一个人打招呼,所以大家都叫他「小警察」。
马刀叶椎爷爷的拐杖不见了,而且警察先生为了找拐杖也伤透脑筋,小一决心要帮助警察先生找到拐杖,到底小一能不能找到拐杖呢?寻找的过程中又会遇上什么事情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警察先生的故事吧!
内容简介
《大卫上学去》一书主要描述了大卫在学校学习规矩的状况。与《大卫,不可以》最大的不同是,在前一本书里,大卫唯我独尊、一个人胡闹;而在后一本书里,大卫的身边有了其他的小朋友,他必须得学会与别人相处,并且尊重学校里的规矩。
美国凯迪克银牌奖得主大卫·香农生于美国华盛顿,毕业于加州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,之后到纽约发展,他为《纽约时报》、《时报杂志》和《滚石杂志》都画过插图,也曾设计过书籍封面。1989年,香农开始创作儿童图画书,他的作品屡屡得奖,其中《大卫,不可以!》夺得了1989凯迪克银牌奖、美国图书馆协会好书奖及《纽约时报》最佳图匦书奖。另一部作品《下雨了》得到了2001年的金风筝奖。
内容简介
大卫又来了,经历了被妈妈说不,被老师说不的成长经验,大卫似乎并没有痛改前非,在这本书里,继续发挥超人能量,大惹麻烦!对比前面两本,读者会发现一些区别。在家里被妈妈说不的大卫年龄尚小,所犯的错误是那个年纪的孩子不可避免的,淘气好动的男孩子在年幼无知的时候闯祸并不意外,如果没有妈妈一声声地说 “不”他们怎么能知道日常生活里什么可以,什么不可以呢?在学校里的大卫,显然成长了一些,他所犯的那些错误都是出于身处新鲜的集体生活,希望展现自己,赢得大家关注的表现。当然,老师会告诉活泼淘气的大卫,纪律是学校生活最重要的学习环节。而这本《大卫惹麻烦》里,大卫明显地又成长了一些,拒绝进食、大声问话、出言不逊……等等行为,都显示着大卫在尝试支配自己的生活,然而就在他津津乐道地为自己惹的麻烦寻找借口的时候,他说谎了。细心的读者一定不难发现,淘气得出了圈儿的大卫其实单纯善良,发自本性的超能量让大人们头疼不已,然而,这一次,他真的犯了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犯的错误——撒谎。而这一次,他真的受到了惩罚——黑暗中孤独的入睡。作者巧妙地将乏味的说教隐藏在故事之中,没有任何父母会容忍孩子说谎。当然,单纯善良的大卫很快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受到惩罚,勇敢真诚的承认错误之后,大卫也第一次表达了对妈妈的爱。入睡后大卫坦然幸福的脸和妈妈温柔的手,让读者不禁又在期待,下一次大卫的归来!